二十四团:拓宽水产养殖新模式 盘活团镇水产业

   日期:2024-01-31     浏览:166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隆冬时节,走进二十四团黄水沟水产养殖基地,大型机械声轰鸣,工人在用水枪冲洗清理池子里的淤泥,新渔塘的建设在抓紧进行。航拍
 隆冬时节,走进二十四团黄水沟水产养殖基地,大型机械声轰鸣,工人在用水枪冲洗清理池子里的淤泥,新渔塘的建设在抓紧进行。

航拍二十四团黄水沟水产养殖基地

“我们今年养了120亩虾,亩产约400公斤,市场效益不错,接下来准备再新建1500亩渔塘,扩大养殖面积。”负责人姚建刚向记者说道。

这几年,姚建刚的水产养殖效益不错,规模不断扩大,去年6月,姚建刚又投入110万元,在大棚内建成直径8米、深1.45米的高位鱼池20座,每池投放鲈鱼苗3000尾。

 

工作人员正在向鲈鱼喂食。

提起高位池养鱼的好处,姚建刚说得头头是道:“这样不仅节省空间,而且投放鱼苗、喂养、管理、捕捞都十分方便,还减少了病虫害发生,效益更是传统养鱼的好几倍。”

走进水产基地养殖大棚内,姚建刚正和工作人员向鱼池投放饲料,密密麻麻的鲈鱼正在旋转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。

图为大棚高位池

据介绍,在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,鱼的“吃喝拉撒”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池塘中,养殖尾水处理难,水体环境难以控制,鱼病防治难度也大,利用高位池养殖可以对鱼池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测,掌握鱼的生长状态,精准施策防治疾病,实现智能化养殖。

“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,这样的养殖模式便于精细化管理,可降低鲈鱼病害发生率,提高产品质量。”工作人员管幸福说。

去年,依托黄水沟水资源,姚建刚在460亩鱼池内养殖了鲤鱼、草鱼、鲫鱼、鲢鱼、螃蟹、南美白对虾,在20个高位池内养殖了鲈鱼,年产值达360万元。

姚建刚正和工作人员查看饲料品质。

今年,随着春节临近,市场对高品质的鱼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,姚建刚家的鲈鱼也早早就被顾客预订。姚建刚算了一笔账,说道:“今年新修建的渔塘和高位池全部投产后,年产值预计达800万元。”

等待上市的南美白对虾

随着水产养殖市场逐步发展壮大,二十四团黄水沟水产养殖基地生产的南美白对虾、加州鲈鱼等水产品已销售至库尔勒、乌鲁木齐等地,水产养殖已成为二十四团重要的特色产业。

近年来,二十四团不断调整产业结构,在做好传统水产养殖提档升级的同时,走出了一条集约化、规模化水产养殖之路,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“底色”、有“亮色”。

 
标签: 陕西养殖平台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